\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> 帮助中心

环境检测数据精准度欠缺 仪器研发布局亟待提速

来源:恩氏滤油机
时间:2024-10-26
浏览量:1004

超低排放给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挑战。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污染治理的“先行军”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但截至目前,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研究和生产较为落后,如若不能加快研发,与发达国家距离越拉越远。当然,克服环境监测数据不准,不仅仅是仪器,相关政策的制定出台以及后期的监控点布局都不容忽视。


“由于山东不断加严环境标准,基层监测设备的精准度跟不上;省里出台了固定污染源超低排放颗粒物测定的重量法,即手动测量,我们面临监测人员素质及人手不足等问题。”近日,“中华环保世纪行”采访团来到山东,潍坊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王斌之说,超低排放给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挑战。

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姚云辉说,自动在线监测仪器在面对5、10、30毫克/立方米这样的超低浓度时,精准度就不够了,误差太大。

监测仪器误差大,造成的不仅是管理部门与企业间的纠纷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曾在讲课中说,挥发性有机污染物(VOCs)是“十三五”减排的重点,但其排放源小而散,涉及众多行业。由于我国环境监测点位分布“稀疏”,精准度不够,实际排放量是相关部门掌握排放数据的翻倍,甚至是数倍,进而影响了国家对有关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,以及政策制定、出台等。

“大气污染和天气的预测预警是用模型推算的,大量数据缺乏和准确性问题,导致预测预警‘失灵’。”刘文清说,无论是去年冬天北京一次重度雾霾没有及时启动红色警报,还是最近河北一场洪水和警报同时到来,都是相同的原因。

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研究和生产也较为落后。刘文清说,如非分光红外(NDIR)气体传感器可实现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气体的实时测量,但我国现在一个红外探测器生产企业都没有。国家对光学探测技术和仪器研究有一系列的布局,但由于研发周期长、投入大,企业并没有相关的研究计划。发达国家对污染源超低排放监测仪器研发布局早、起步早,我国如果不加快步伐,差距还会继续拉大。“你在进步,别人也在进步。”

刘文清说,对监测点位,环保部门目前布局的是12—15米高地面的在线监测,缺少对高空监测,这大大影响了环境数据的准确性。为解决上述问题,除增加对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、激光有害气体分析仪、拉曼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外,还应建立多维监测平台。传统监测布局是从“点—线—面”,但未来的监测应该是多平台大气环境污染的立体监测,包括近地面的监测站、平流层的飞机观测、太空的卫星运载大气成分探测仪器,“从点式测量拓展到采用距离分辨的遥测技术,实时监测大气中任意路径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”。

免责申明

以上展示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或网络收集整理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,文章涉及见解与观点不代表恩氏滤油机网官方立场,请读者仅做参考。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说明出处。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信息,或您发现该内容有任何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等违法信息,请您立即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。
Copyright © 2004-2025 BaiJiaMai.Com 重庆恩氏过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网站备案号:渝ICP备2024041059号